申报年龄调至40岁,“35岁危机”可缓解?
admin 2024-04-18 117 浏览 0 评论
近日,公务员部分岗位年龄调整到40周岁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据悉,山东多市如济南、青岛、潍坊、临沂等地,均发布了面向本土优秀人才招录基层公务员的公告。据其公告可知,多岗位年龄限制普遍放宽至40岁。对此网友欢呼:山东超过35岁也有机会考公了!
多地已逐步放宽
其实,河南、天津、重庆、四川、湖北、贵州、江西、广西、云南、内蒙古等省份,近些年都放宽了部分公务员招录岗位的年龄限制,且多面向应届硕博生。
如天津的2024年公务员招考公告中指出,2024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报考的,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1983年1月以后出生)。
图源:天津市人民政府网站
河南省2023年公务员招考公告中,也明确:对当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82年1月以后出生)。
图源:河南省人事考试中心
江西则在今年的公务员报考条件中,放宽了博士和部分定向招录人员的年龄限制,调至40周岁(1983年1月28日以后出生)。
图源:江西组工微讯
除了公务员招录,在地方用人条件上,部分地区对年龄限制也开始适当放宽。
去年,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研究出台了《上海市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招聘办法》,进一步释放用人单位自主权,明确了事业单位招聘高层次人才以用人单位和市场需求为主,由用人单位自行根据事业发展需要认定高层次人才,打破了国籍、户籍、地域、身份、年龄、学历、人事关系等一系列制约。
在学术圈,部分项目申报的年龄限制同样在逐步放宽。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就202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申报工作发布公告。其中明确,青年项目放宽女性申请人年龄要求至40周岁。
2023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该文件明确,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深入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负责人申报年龄可放宽到40岁,不设职称、学历限制。
同年,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资助申报要求更新,工作站博士后年龄可放宽至不满40周岁,针对女性博士后,每生育1胎可放宽1周岁,最多放宽3周岁。
然而即使如此,年龄焦虑依然是如今博士们的一大痛点。“35岁危机”,依然存在。
年龄限制倒逼高校搞年龄歧视?
知乎有个提问:为什么国内博士35岁是个坎?
除了各项青年基金项目的申报年龄限制外,有@匿名用户表示,“四青”帽子是重要原因:
四青帽子代表的就是优青,也是男38岁以下,女40岁以下,还有青年CJ啥的这些。这个虽然就涉及到门派,出身这些事情,但每个学校却都非常在意这个,因此就算你入职的时候不太可能立刻拿(院士门生另算),但是总得有个盼头,希望你有这个潜力。
一般四青帽子都要看你通讯的工作了,不过也不绝对。
所以如果你35岁入职,你就只有两次机会,你要是31入职(正常普博➕一届博后),你就有6次机会。这个东西也是看脸熟的,你多去露脸机会当然大一些,所以学校也爱要年轻人。
如果说多大效力呢,青年基金能保证你40岁之前有份工作,之后就不一定了。优青之类的小帽子来一个,基本上这辈子都是铁饭碗了,当然你非要去清北这种还只能从副教授零时工干起,要是别的211和非一线985基本上还是随便去的。
因此,综上所属,35岁的卡主要是针对男博士,女性其实反而有优势(更迟截止,到40岁),而且,基金委也是要讲政治正确的,我老板去年参评那个组,就是最后因为前面通过的女性比例太难看了,最后几个pk的本子全选的女性,别的人做的再好也没用。
所以女性如果真的有成果,目前国内形势反而好出头一点。
而且现在各个高校也爱造神女性,可以回忆下,现在常推送到那些年轻明星科学家是不是女性居多?当然,要是在往上,杰青院士这些没有年龄界限,又咬的一嘴毛的,就是另一回事了。
年龄限制一开始是为了保护青椒,避免被大佬们扼杀了,但是我国科研人才明显不均衡。
有的领域像环化材生,内卷的厉害,海归背景+大牛推荐+一堆顶刊才能当个特聘副研究员;有的专业像燃气轮机,高压电输送,清华的土博留本校做个博后直接去东南大学当教授,华北电力的博士和老板闹翻了也能去东北大学当pi。
而在内卷最厉害的学科,比如化学生物,还非常依赖基金委的钱,据说已经到了连青年基金的二三十万都开始找院士/准院士级别的背书了,降维打击根本没法竞争。
人家院士随便挂个名字发了nc这种oa期刊(有的院士连通讯都不要,完全单通),你从哪个角度都没法拼,人家也没违规,所以如果没有大佬背书,那就只能靠多参评几次混脸熟撞运气了。
这样一来,年龄限制反过来又倒逼高校搞年龄歧视,本身用来保护青椒的机制反过头扼杀了大批青椒尤其是男博士的生存,要知道女性多了三年不是仅仅三年,是多了一倍的积累时间和试错成本。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知乎网友@亲爱的小喆子:
如果国家是为了解除老人压迫年轻人,给予年轻人动力,让科研可以获取新鲜血液助于发展。
那除了不断输入血液,为何不加速血液循环呢?建立好的转岗机制和相应激励机制,比如更吸引人的讲师工资和待遇、更合理的退休方案和产学结合机制?
让老教授自愿转入教学岗位或入职业公司。一是可以让他们在行业里的多年沉淀和经验可以交予下一代。二是企业也可以发展起来。三是给年轻人腾出活动空间。四是看到自己未来也有各种可能各种前途。
老教授到后面脱离了领域的发展前沿,而且还占着优势科研和行政资源打压年轻的。但是老人家在科研死磕也是因为只能死磕,一是目前没有好的退出机制,二是人都是趋利的,没有好的约束和剥离机制。
得让整个系统循环起来呀。不清除血栓,只管输入血液,那最后还是得死。
相关推荐
- 复旦教授:不要听信躺平的鬼话,不要拒斥社会提出的道德要求
-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杨泽波不要听信躺平的鬼话,不要拒斥社会提出的道德要求,不要轻忽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现在在毕业典礼上讲...
-
6个月前 (07-06) admin
- 国家杰青被撤稿23篇文章,主要原因图片重复使用等
-
潜在的有毒金属和染料通常共存于工业废水中,对公众健康和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并使处理更具挑战性。2015年12月23日,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
6个月前 (07-05) admin
- 变天了!硕士学历停止发放生活及租房补贴
-
一直以来,高学历人才的福利都羡煞旁人,很多城市为了抢人才,都制定了各种各样的人才补贴,但是悄然之间,却有很多省市取消了很多福利,我们一起来看看!PART.1...
-
6个月前 (07-05) admin
- 985官宣:行政人员,末位淘汰!
-
行政人员也开始“末位淘汰”了!据某西部985高校管理学院网站消息,学院领导在今年春季学期行政人员大会上提到,将面向行政人员实行末位淘汰制。每当谈及当前在高校实...
-
6个月前 (07-05) admin